预警机是空战中的主帅,导弹、战斗机全部由它来调动,很多军迷只看到了歼20、歼35这些明星战机,而忽略了我国预警机的厉害,它才是空战致胜的关键。
此次印巴空战,巴基斯坦使用的就是我国的预警机,印度方面似乎没有预警机升空的消息,这也是阵风战机轻松被巴基斯坦打成一阵风的重要原因。
巴基斯坦的这款ZDK-03 预警机,由中航工业陕飞集团研制,其核心雷达是比较老旧的脉冲多普勒体制。大约在2006年出口,差不多快20年了。
这款预警机具备出色的目标探测能力,有效解决了第一代预警机在下视能力上的一些问题,能够精准地对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定位与追踪,并且可以引导反舰导弹和空空导弹对目标进行远距离攻击。
当然,网上也有传言,ZDK-03在印巴空战前曾飞到陕西进行升级过,它的雷达发射天线早就换成了数字阵列的,如果是真的,那印度输的真不冤。当下拥有这个技术的只有两个国家,即中国和美国,俄罗斯想制造这种预警机,一些原材料和零部件需要进口,比如氮化镓半导体器件。
目前空警 500 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机,由西飞研制,以运-9为平台,滞空时间长,涡桨飞机比较省油,内部还可以升级改装,采用大功率的发电装置,为空警500的背部大圆盘供电。
空警500上使用的是国产第二代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,结合全数字阵列技术。这种技术使得雷达射频信号能够实现数字合成,抗干扰能力较强,大圆盘也不需要旋转。相比前代预警机,空警 500 整体外形较小,但是性能提升了许多,最重要的是它具备多目标探测能力。
它的单个雷达阵面就可以实现 360 度全方位无死角覆盖,可同时追踪高达 300 个目标,并引导 40 批次的拦截任务。这个能力有多强悍呢?举个例子,像印度这样的国家,即使他们的空军全部出动,我们这边只需两架空警500,就能完成空中预警探测和指挥任务。
除了空警500,现在中国又有新预警机,它就是海军的空警600。相较于空警500,这款预警机的主要改进是平台更换了,用的双涡桨动力配置,尺寸更加小,它的机翼还可以折叠,放在航母甲板上不占地方。
空警 600 采用了 ROLS 技术,巧妙地解决了雷达天线与机身的连接难题。在弹射起飞时采用分离式前缘襟翼,这样就带来一个好处,无论是在起飞后收起襟翼,还是在拦阻后放下襟翼,雷达都可以操作,作战比较灵活。
空警600 在低空探测能力和海上适应性方面表现出色,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稳定工作。以前中国海军没有这种固定翼空中预警机,只能靠直升机预警,滞空时间不够,机动性也不怎么好,空警600服役后,海军又补齐了一块短板。
中国预警机能走到今天,背后的军工科研人员付出了很多。
60年代末,我国就开始了预警机研制,1969年,航空工业部门启动了中国首个预警机研发项目 “空警一号”,当时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挑大梁,平台用的是图4轰炸机。
两年后,“空警一号” 首飞成功,但是在后续的试飞中,垂尾颤振比较大,又经过8年研制交付给海军,次年发生事故导致项目终止。
改革开放后,中美进入蜜月期,中国要的军事技术,美国也尽量满足了,但是预警机和航空发动机技术他们是一点也不给。不光如此,以色列还跑来干扰我国的预警机研发,吊足了中国科研人员的胃口。以色列决定以俄罗斯的伊尔76为平台,加上他们的“费尔康”有源相控阵技术,与中国一起开发预警机。
后来的剧本大家都能猜到,老美准时来搅局,这个预警机联合计划最后自然黄了。今天来看,幸好这个项目没有推进,而这个项目本身,在当年就是用来搅乱中国预警机研制计划的。
当时我们也做了两手准备,1992年,为满足海军对海上警戒的需求,军工专家选择运8作为平台,自研预警机。1998年9月26日,运8警戒机成功首飞,并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技术鉴定后交付部队使用,这是我国第一架完全国产化的预警机。
1996年,我国又从英国引进“搜水2000MS”雷达,在此基础上,科研人员攻克了超低副瓣天线等众多关键技术难题。有了这些基础,中国开启空警2000项目,同样以伊尔76为平台,但是这款预警机我国只装备了4架,毕竟平台是俄罗斯的飞机。
现在我国的主力预警机,还是从自研那条路线发展而来,在研制空警2000时,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。
2010年以后,中国预警机就开始大跨步发展,主要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我国自己能搞定了,军用半导体制造加工技术也上来了。于是,划时代的空警500预警机开始装备部队,它的出现,将中国预警机技术推到了世界第一。
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